锦绣写作,为您的写作加速起航!

厦门晚报专访:[厝边] 边打工边写作 每月稿费四五千 收藏

来源: 锦绣写作 作者: 锦绣写作 时间: 2012-10-10

  

厦门晚报专访
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文/图记者   陈满意   实习生   刘佳婷   董佩琼
  他从甘肃老家来到厦门后,一边工作一边写作,每个月在国内各大期刊发表100多篇文章,先后有5000多家杂志发表或转载他的文章。在厦门三年间,他发表、被转载的文章有七八千篇次,每月四五千元的稿费收入,超过了他的工资。10名学徒跟着他学习写作,每个月也可以发表10多篇文章了。
  在邮局有专门邮箱,每次满载而归让人羡慕
  如果不是有所耳闻,见到郭龙时,我完全不敢相信他是85后。他个头不是很高,但全身运动装备,显得很有活力;鼻梁上架着眼镜,有些“文艺青年”的范儿;手上提着一大袋刚从邮局取回的杂志样刊等。看上去,他比同龄人成熟很多。
  集美石鼓邮电支局30号信箱是郭龙的个人信箱,每个星期,他都会去取一次样刊和稿费,每次都是硕果累累。邮局工作人员说:“他是唯一一个设有个人收书、稿费信箱的人呢。”满载而归的他,常常赢来邮局员工羡慕的目光。
  由于看的书比较多,收到的样刊、样报更多,他在公司准备了书柜,开设了一个图书角,摆放了300多本杂志和书,免费供公司员工阅读。99%的杂志、书刊都有他的文章。
  郭龙的写作开始于2009年4月份,但已经是《读者》、《意林》、《格言》、《青年文摘》等七家杂志的签约作家,同时在多家杂志开有专栏。
  写太多,敲键盘的手指都黑了
  郭龙工作很尽职,一个承担了四项工作:公司管理、写作、负责写作工作室、研究安卓系统电子书制作。
  多重角色,让他忙得不可开交。好不容易到了周末,公司放假了,他却要忙自己的小事业。刚刚成立写作工作室的他,已招了10名学员。工作室提供报纸、杂志投稿教学、安卓手机电子书制作等。稍微有点时间,他便忙着指导学员了。学员很快有了较大的进步,一些人的作品已经刊登在《意林》、《格言》、《读者》等杂志、报刊上。每天写作更是他必须坚持的。“有时写太多,发现敲键盘敲得手指都黑了。”他笑着说,“键盘的质量不好,掉颜色。”
  最近几个月里,他还将扩大工作室的规模,建立网站,同时进行一些新尝试,如微电影。3年后,他准备写剧本,梦想便是成为一名编剧。当然,他现在已经着手准备,尝试着写一些小剧本。
  处女作对他影响很大,至今存在手机音频中
  说起走上写作之路,郭龙说,与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有很大关系。那篇稿是投给电台的,投出三个月后,他终于在广播台听到了自己的文章。“至今为此,我手机还存着音频呢。”郭龙有点不好意思地说。虽然这篇稿不是他写得最好的,但对他影响很大。他打开手机中的音频,让记者听他的处女作。“从那时起,我就把写作当成工作。”他说,写作一直是他从小到大的爱好,而当时生活相对拮据的他,选择写作的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缓解经济压力。
  第一篇文章发表后,他反复收到退稿信,长时间没有突破,但他选择坚持。他开始迎合杂志的要求写文章,经常发表。但这么一来,他发现,自己写的一些小故事,其实别人早就写过了,没有新意。他一度很迷茫,因为不新鲜的故事是无法吸引读者的。好一阵子,他无从下笔。于是,他大量阅读书籍,找到了答案,确定了自己的写作方向和风格,专门写一些海外故事、与历史有关的故事,坚持原创和创新。与历史有关的故事,人物形象是立足于真实历史面目的。于是,写故事时,他会查阅相关书籍,以免犯常识性错误。
  最喜欢的文章构思了一个月,题目就想了一星期
  在大学里,一有空闲时间,郭龙就躲在图书馆专心致志地读书,临近毕业退借书证,他发现自己竟然读了近1000本书。“这些书对我写作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,我从来没有因为知识缺乏而写不下去。”郭龙满脸喜悦地说,工作后他也坚持每个月买几本书看,还广泛阅读电子书。
  他发表过的文章中,最喜欢的是《良心是上帝的眼》。这篇文章写出了一名外国医生的职业道德,让读者深受感动,发表后被上百家杂志转载。文章说失去怀孕能力的患者玛丽,肚子突然大起来,去了多家医院检查,得出的结论是肿瘤。玛丽找到伦敦非常著名的肿瘤医生布雷,布雷也诊断为肿瘤。可是手术过程中,布雷发现除了肿瘤还有一个小生命存在。如果全部摘除,玛丽一定会感谢布雷,可是,布雷却选择把小生命留下来。结果,布雷身败名裂,还被玛丽告上法庭,终身不得从医。布雷说,对当初的选择不后悔,“上帝在看,良心是上帝的眼”。
  这篇文章郭龙构思了将近一个月,光是题目就想了一个多星期。“我认为好的文章是要把自己也给感动了。”
  报亭老太太听说是作者,立即让他签名
  在《读者》上发表第一篇文章时,郭龙在厦门软件园二期工作,下班后去附近的报刊亭找当期杂志,费了很大劲,终于在吕厝附近的一家报刊亭找到了。他细心地翻看,找寻自己的文章。报刊亭的老太太对他说:“这本杂志很不错的!”他很激动,忍不住说:“是呢,上面有我发表的文章呢!”老太太听了很吃惊,戴上了老花眼镜,认真地看了起来,看完后特意拿出一个本子,让郭龙签名,还夸奖他年轻有为。老太太说,这是第一次看到《读者》的作者。“如果老太太也算我的读者的话,那是郭龙第一次给读者签名。”郭龙说,“从老太太的签名中,我看到了文章对读者的影响力,从那以后我更加努力写作了。虽然《读者》杂志后来也经常上,但给老太太签名却成了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。”
  一期杂志发表5篇文章,被怀疑有黑幕而遭封杀
  郭龙说,工作时最多构思一些东西,晚上、周末用来写作和指导学员写作,没有娱乐时间,到后来写作就成为他的娱乐活动了。
  2011年春节,他没有回家,而单位已经放假。由于一些杂志约稿,过年期间他基本没有出门,在家写作,写了二十多篇文章。放完假,杂志编辑都收到了他的稿子。好几本杂志一期发了他的四五篇文章,创下了单期发表同一位作者文章的最高记录。在编辑的宣传下,郭龙的勤奋成了写手圈里的传奇。
  “对于写作,我最推崇的是勤奋,勤奋在哪一个行业都是宝贵的品质。”郭龙说,一家非常有名的杂志的编辑很欣赏他,因此在一期杂志中发表他四到五篇文章,创下了该杂志社的记录。很多人以为他和编辑“有关系”,他也被人怀疑有黑幕,因此被这家杂志社封杀,文章不能再刊登了。郭龙感觉很冤,因为那位编辑他到现在都没有见过。
  当别人说他是“文艺青年”时,他说可以接受,还说哥哥开玩笑时,也会以文艺青年“侮辱”他。“我感觉要大度一些,况且我也不能去揍我哥。”郭龙说,“别人一听说我是写文章的,往往喜欢称呼‘文艺青年’,其实无所谓啦,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。”他不让记者称其为作家,说作家太神圣,还是称写手吧。
  父母只认得他的名字,坚持不用笔名创作
  郭龙辗转去过西安、北京、天津、兰州等好几个城市,最终选择了厦门。刚开始,他觉得厦门靠海,更能激发写作灵感。住一段时间后,他发现厦门生活节奏不会很快,可以生活得比较安逸,更能培养写作氛围。
  他说,厦门的包容性很强,是他的福地,“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,总可以在厦门找到家的感觉”。
  来到厦门后,他的写作得到较大的发展。父母也都待在厦门,郭龙每次发表文章,都把杂志递给父母分享,但其实父母识字不多,并不能看懂内容,只知道是郭龙写的罢了。“这就是我坚持不用笔名的原因,我父母识字不多,认得的几个字就是我的名字,从杂志上找我的名字已成了他们最大的乐趣,因此以后我依然会用真名写作。”郭龙说。
  郭龙刚开始写作时,父母都不认可,认为他不务正业。当看到郭龙拿来一叠又一叠稿费单时,父母再也没有反对,他们知道孩子在厦门打拼,需要钱。

闽ICP备12017468号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三秀北里6号楼601 电话:15980865716 Copyright @ 2012-2018 锦绣写作网 版权所有